金刚战斗电视剧(一件事讲三遍的《金刚川》太重复,美军视角真的应该全砍掉吗?)

作者:访客 时间:2023年06月15日 19:05:06 阅读数:1人阅读

看完《金刚川》好些天了,心情依然不能平静。

说实话,《金刚川》让我挺意外的,跟之前的预期有非常大的不同。

早就知道,三位导演是从“三个视角”来讲述金刚川上修桥的故事,但我想当然地以为,“三个视角”的主体人物分别是炮兵、步兵和工兵。

完全没料到的是,电影会用一整个段落,以“对手”美国空军飞行员的视角来呈现。

金刚战斗电视剧(一件事讲三遍的《金刚川》太重复,美军视角真的应该全砍掉吗?)

对于大部分观众来说,这种“三个视角”的讲述方式有点“别扭”。

就一座桥修了炸炸了修,还演了整整三遍,重复镜头太多,赶工痕迹明显。第二段更是看得人昏昏欲睡,还不如全删掉……

关于《金刚川》的讨论和争议很多,我主要还是想从电影叙事的角度,来谈一谈《金刚川》中“三个视角”的利与弊。

金刚战斗电视剧(一件事讲三遍的《金刚川》太重复,美军视角真的应该全砍掉吗?)


01

镜头重复是因为拼凑赶工吗?


《金刚川》采用“士兵”、“对手”、“高炮班”三个视角来讲述修桥的故事,这种多视点的叙事方式并不新鲜。

很多人都联想到了诺兰的《敦刻尔克》,甚至把《金刚川》比作中国版的《敦刻尔克》

这种说法大概还有点“如果你不喜欢,说明不懂欣赏”的意味在里面。

金刚战斗电视剧(一件事讲三遍的《金刚川》太重复,美军视角真的应该全砍掉吗?)

诺兰的《敦刻尔克》的确是三线并行的叙事结构,但三条线的时间跨度完全不同。

一场撤退从陆地的一周、海上的一天到空中的一小时各自进行,陆地是逃生,海上是营救,空中是护航,三条线互有交集又自成一格,尽力为略显单薄的剧情增添更多的紧迫感和故事性。

可即便诺兰使出了浑身解数,都把时间玩出花了,《敦刻尔克》的故事本身还是略微沉闷。

金刚战斗电视剧(一件事讲三遍的《金刚川》太重复,美军视角真的应该全砍掉吗?)

《敦刻尔克》

相比起来,《金刚川》“三个视角”的叙事手法并不相同。

首先,“士兵”“对手”和“高炮班”三个视角的时间跨度是完全一致的,集中在1953年7月12日下午到凌晨这半天时间里,整整齐齐地把故事讲了三遍。

其次,三个视角之间很少有穿插切换,严格地按照讲完一个,再讲另一个的顺序。

第三,也是《金刚川》最被诟病的一点,就是三个视角中存在着很多非常明显的重复镜头。

加上《金刚川》从开拍到上映只有不到三个月时间,以至于不少人怀疑,是不是因为赶工拍摄镜头素材不够用,拿来凑数的。

金刚战斗电视剧(一件事讲三遍的《金刚川》太重复,美军视角真的应该全砍掉吗?)

镜头快不够用咧……

这么想其实没必要,就算再赶工,还不至于差那些几十秒的镜头,倒是结尾那段动画更像专门凑时长用的。

重复镜头的出现只有一种解释,那就是导演有意为之。

他们想通过这种简单明了的方式来提示观众:注意看,我们是换了个视角把故事又讲了一遍哦!

这就有点把观众当傻子的感觉了。

金刚战斗电视剧(一件事讲三遍的《金刚川》太重复,美军视角真的应该全砍掉吗?)

他们能看得懂吗?

其实,每个关键时间点上的字幕,比如“B26轰炸桥体”,“榴弹炮轰炸桥体”“喀秋莎轰炸美军榴弹炮基地”,“延时炸弹引爆”等等,已经很明确地在提示观众,故事又重新开始了。

现在的观众没那么蠢,如此简单的叙事手法不至于看不懂,就算开头有点懵,很快也能调整过来,完全不必用重复的镜头再来提醒一次。

看到魏晨坐在桥头指挥了三次,我都有点想问他累不累了……(他当然不累,我看着挺累)

金刚战斗电视剧(一件事讲三遍的《金刚川》太重复,美军视角真的应该全砍掉吗?)

不累吗?

用三个视角来讲故事没问题,但是反反复复出现的镜头实在显得多余又尴尬。


02

三个视角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?


所谓“三个视角”,并非简单地把“一件炸桥修桥的事情说三遍”而已。

它们之间不是并列铺开的平行关系,而是通过有限的叙述视角,隐藏部分关键信息,留下悬念,再用其他视角逐步解开谜底,层层推动剧情的发展。

金刚战斗电视剧(一件事讲三遍的《金刚川》太重复,美军视角真的应该全砍掉吗?)

比如在“士兵”视角中,步兵排长刘浩(李九霄饰)看到对岸炮兵点起了火,这是非常危险的“自杀式行为”,心里可能会产生疑惑:

敌人的飞机为什么不集中火力轰炸桥体,非要进攻高炮班?

高炮班的战友为什么冒着危险点火,故意吸引敌机的注意?

这些都是在第一个段落中没有讲清楚的地方,算是留下了“悬念”。

金刚战斗电视剧(一件事讲三遍的《金刚川》太重复,美军视角真的应该全砍掉吗?)

到了第二个“对手”视角中,观众才知道,美国飞行员是为了报一箭之仇,甚至不听指挥,非要摧毁志愿军的炮兵,却在最后一刻被炮弹击毙。

而在第三个“高炮班”视角中,观众彻底明白所有的来龙去脉。

张飞(张译饰)和关磊(吴京饰)是怎样带领高炮班打下敌机,又遭到敌机的突袭,关磊不幸牺牲。

张飞又是怎样在孤身一人、断臂断腿身受重伤的情形下,和美国飞行员希尔“单挑”,将其击中并壮烈牺牲的。

金刚战斗电视剧(一件事讲三遍的《金刚川》太重复,美军视角真的应该全砍掉吗?)

另外还有一个细节不知你注意到没有?

就是在第二段的“对手”视角中,字幕比其他两段增加了一个“延时炸弹启动”的提示。

这种做法也是在对其他视角中的盲点进行补充

在“士兵”视角中,我们只看到“延时炸弹引爆”的后果,桥体摧毁,伤亡惨重,而在“对手”视角中才发现,危险原来早在此时此刻就埋下了。

金刚战斗电视剧(一件事讲三遍的《金刚川》太重复,美军视角真的应该全砍掉吗?)

然而,《金刚川》毕竟是战争片不是悬疑片,即便导演很想要做类似的努力,整体效果却不尽人意。

剧情的整体走向太平淡,只能在一些小细节上布局,刻意留点“悬念”。

但这些所谓的“悬念”对观众来说,未必有很强的吸引力,还不如酣畅淋漓的战斗场面来得爽快。

三个视角之间互相补充、层层递进、环环相扣的关系就显得不那么突出了。

金刚战斗电视剧(一件事讲三遍的《金刚川》太重复,美军视角真的应该全砍掉吗?)


03

“对手”视角到底有没有必要?


相信很多人在看到第二段“对手”视角出来的时候,都是有点懵逼的。

因为在前期宣传和预告中都没有透露过任何一个镜头,甚至就连主演名单上,也看不到外国演员的名字。

可就是这位“不知道叫啥名字”的外国演员,却独占了足足四分之一的戏份。

如果按照戏份比重来排所谓的“番位”,他恐怕能和张译双男主,吴京都要靠边站了。

金刚战斗电视剧(一件事讲三遍的《金刚川》太重复,美军视角真的应该全砍掉吗?)

我容易吗?

这也导致了不少质疑声:

“我是来看志愿军抗美援朝的,怎么看了这么久的美国飞行员个人秀?”

“第二部分看得昏昏欲睡,还不如干脆全删掉!”

“这片是拍给美国人看的吗?都快把美国人拍成战斗英雄了……”

引起争议的“对手”视角到底有没有存在的必要?真的应该彻底砍掉吗?

金刚战斗电视剧(一件事讲三遍的《金刚川》太重复,美军视角真的应该全砍掉吗?)

我觉得“对手”视角是有必要存在的。

多重视角的拍摄手法虽然在电影中很常见,但在主旋律国产战争片中,《金刚川》相当具有开创性。

一直以来,我们的战争片视角都比较单一,很少会花费如此多的笔墨去塑造一个敌方的士兵,而且还是颇为正面的塑造。

通常情况下,敌人的形象都是被刻板化的“脸谱”,扁平化的“工具人”,他们存在的意义,无非是为了反衬主角伟大的光辉形象。

金刚战斗电视剧(一件事讲三遍的《金刚川》太重复,美军视角真的应该全砍掉吗?)

《金刚川》中的“对手”视角,却让观众看到了这位美国空军飞行员在战争中也有着坚定的信念,为给同胞报仇而不惜以命相搏。

虽然不会同情他,但至少比以往影视剧中那些丑陋不堪的敌人,多了一点人情味。

金刚战斗电视剧(一件事讲三遍的《金刚川》太重复,美军视角真的应该全砍掉吗?)

当然,“对手”视角更重要的作用,还是从侧面衬托出志愿军战士的顽强不屈

比如一次次感叹“刚刚才轰炸过,怎么这么快就修好了”,以及那句令人印象深刻的“不可能就是他们的武器”,都是通过对手之口说出来的。

金刚川上的奇迹,就连跟我们针锋相对的敌方都不得不叹服:

“我知道你们不信神,但是你们创造了神迹。”

金刚战斗电视剧(一件事讲三遍的《金刚川》太重复,美军视角真的应该全砍掉吗?)

但是,为什么在电影院里看这段“对手”视角的时候感觉特别难熬呢?

一是因为这段视角偏离了观影预期

观众都是冲着抗美援朝题材去的,却被迫看了这么久的美国空军飞行表演,在以前的观影经验中也没有遇到过,接受不了很正常。

二是“对手”视角虽然有存在的必要,但整个段落显得沉闷冗长,单调重复

基本上就是开着飞机飞来飞去轰炸一番,加上各种英文对话充斥着观众的耳朵,和其他部分格格不入。

金刚战斗电视剧(一件事讲三遍的《金刚川》太重复,美军视角真的应该全砍掉吗?)

个人觉得,《金刚川》中的三个视角其实应该有轻重之分,未必非要严格地按照1:1:1来展开。

“对手”视角不适合完全删除,但是可以做一些改进,压缩时长,删繁就简,让节奏更紧凑。

三个视角中,第一段“士兵”作为全篇的开端和铺垫,第二段“对手”作为补充和辅助,第三段“高炮班”则作为重点进行详细叙述,最后一段的“桥”将所有气氛推向最高点。

这样呈现出来的效果会不会更好呢?

金刚战斗电视剧(一件事讲三遍的《金刚川》太重复,美军视角真的应该全砍掉吗?)

主创们能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,动用5000人的团队,拍出《金刚川》这样一部电影,的确相当令人佩服。

但作为一名观众,我始终觉得有些可惜,《金刚川》明明可以更好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