秘密1949(周总理去世21年后,中央却发现他有46万存款,查明真相后令人泪目)

作者:访客 时间:2023年08月16日 20:22:40 阅读数:2人阅读

1976年,一代伟人周总理在北京长眠后,工作人员照例对其银行账户进行清点,结果翻遍了所有账户也只找到5709元余额,这个数字对奋斗了一生的周总理夫妇来说,委实有点可怜,可谁又能想到,就在21年后例行复查时,工作人员又发现,在中国银行居然有一笔以周总理名义存下的1.2万英镑巨款,且已经长达30年。

按照当时的汇率和年利率,这笔巨款完全可以换成人民币46万多。46万,放在1997年,算得上是天文数字,那么一生清贫的周总理夫妇哪里会来这么多钱,而这么多钱又是准备干什么用的呢?动动手指点个赞,我们一起往下看

秘密1949(周总理去世21年后,中央却发现他有46万存款,查明真相后令人泪目)

首先,这笔钱绝不可能是周总理本人的。周总理为人想必大家都十分清楚,他一生过得十分朴素,有时候连房屋漏水也不愿找人修理。对待身边的人要求更是严格,决不允许他们拿群众一针一线。

在周总理还没去世前,每个月和其妻子邓颖超女士的工资加起来不过700块左右,除却日常开销和交党费,有时还会资助更困难的朋友。一年下来根本存不住多少。

所以在看到周总理名下陡然出现的1.2万英镑存款时,所有人都知道那肯定不是周总理夫妇的,那么这笔钱到底来自何处呢


事情还要从1944年说起,当时正值我国八年抗日的紧要关头,多年的连续征战,使得我国经济状况早就不复往昔。

为了给抗战筹集更多资金,也为了有钱安抚在抗战中去世的战士家属,红十字会在中国银行伦敦分行设立了募捐箱,供远在欧洲的华人华侨,为祖国献一份力

可谁曾想,没过多久便发生了监守自盗事件

介于华人华侨的爱国热情过于强烈,募捐箱总是很快就被人塞满,而这样的利益也很快引来一些在伦敦分行工作的管理层人员眼红

趁其他同事不备,他们偷偷打开募捐箱,取出里面的钱供自己挥霍,如果有人胆敢阻拦,他们便用炒鱿鱼威胁

这样的日子也不知道持续了多久,直到一位名叫多莉的英国女孩,再也看不下去,挺身而出制止


多莉,1918年出生在伦敦,曾经历过二战,也目睹过德军对伦敦长达十个月的轰炸,所以对于战争,她十分深恶痛绝。

1940年前后,多莉正式成为伦敦分行的一名柜台,任职期间,她多次劝阻染上不良风气的中国海员把工资寄回国内,如果对方听劝,她便会帮他们在规定范围内减少一定的手续费,但如果嫌她多管闲事,她也不再多说什么

而自从发现伦敦分行的管理层经常偷拿募捐箱里后,多莉一度非常焦急,她知道单凭自己的力量不能和管理层抗衡,但若是眼睁睁看着这些善款被拿去挥霍,她又很是于心不忍,于是思来想去,这个善良的英国姑娘想出一个折中的法子,那便是每每下班之后,都会将其中一个募捐箱藏到自己工作的柜台下面,那些想偷拿的人找不到募捐箱,便无法那么肆无忌惮,这样至少可以降低一部分损失

只可惜,这样的方法很快就被气急败坏的管理层发现,为保障利益不再受损,他们以私藏募捐箱为由,公然要求银行开除多莉

秘密1949(周总理去世21年后,中央却发现他有46万存款,查明真相后令人泪目)

在此之前,多莉一直都表现良好,顶头上司闻言,内心十分纠结。不过碍于偷盗者的层层施压,上司还是不得不将多莉解雇。而就在解聘通知书即将下发到多莉手中的前一刻,一位名叫刘本昆的中国员工站了出来。

刘本昆用他的能言善辩为这位英国姑娘洗刷了冤屈,并联合更多人将真正的第三只手揪出水面

这一英雄救美行为,瞬间博得多莉的好感,而在那之后,两人也迅速建立起感情,并于1949年正式步入婚姻殿堂。在婚后,多莉更是嫁夫随夫,给自己取了个中文名字刘道蕊。雪里梅花称俊杰,霜中菊蕊是英豪,足可见多莉的志向和决心。

秘密1949(周总理去世21年后,中央却发现他有46万存款,查明真相后令人泪目)

彼时两人虽已相恋数年,但感情依旧深厚如初。刘本昆本是清华大学金融专业的高材生,自1943年来到伦敦分行工作后,便因为学历高能力强受到上面的重用

然而随着新中国成立,已经阔别家乡多年的刘本昆,立马萌生了想要回国的念头。不料当时担任伦敦分行经理的刚好是老蒋拥护者,在收到新中国发来的、要求冻结国民政府在海外资产的通知后,那经历不仅不打算执行,还妄图将资产转移,并为了达到目的,对银行内多名员工实施遣散,到最后只留下了包含刘本昆在内的十人


面对此情此景,刘本昆心如刀绞,一心爱国的他不愿看到经理为所欲为,所以同另外四名有着赤忱之心的同事秘密商量数天,合众人之力想出一个绝妙的方法,即以五人的名字在另一家银行开设账户,然后将伦敦分行的财产尽数转移到那个账户里。

然后,如果有人想动那个账户,就必须经过他们五人的同意,且缺一不可。这样一来,经理就算再有转移之心,也只能望钱兴叹


就这样,刘本昆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,为新中国守好了一笔巨款,而他的这一行为,也受到中国银行总部的嘉奖,被任命为类似副经理的襄理,负责伦敦分行所有财产的清点。

对于总部的要求,刘本昆自然没有怨言,可当时的他实在太想回国了,于是在得知总部派人来接手相关工作后,刘本昆几乎第一时间向对方提出申请,要求批准他和多莉一起回国


在这里还有个小插曲要说一下,上文提到,多莉是英国姑娘,但早在和刘本昆的相处过程中,被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吸引,所以为了支持丈夫决定,她甚至宁愿放弃英国国籍

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,在收到多莉的相关申请后,英国给出了一个条件,那就是要求多莉必须先出示我国愿意接收她为公民的文件,否则绝对不予通过

不得不说,这一条件可谓是难倒了多莉,不过为了能和刘本昆昂首挺胸的踏上中国国土,她在收到回应后,立马向中国大使馆做了汇报。

本以为还要在经历一番波折,没成想,大使馆很快批准了她的申请,还给她颁发了入籍证明。而有了这个入籍证明,英国便再没什么好说


只是,国籍的问题虽然解决了,可回国的申请却迟迟批不下来,总部考虑到刘本昆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,又有在伦敦分行工作的经验,深知本地人的生活习性和理财习惯,希望刘本昆可以继续留在分行效力

而刘本昆想到在哪里都是为国家效力,便也暂时按捺下回国的念头,服从安排,继续留在伦敦,尽自己所能为国家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年轻职员


时间一晃,来到1967年,彼时距离刘本昆初来伦敦已经过去整整24年,国内情况日益变好,而分行里也出现了不少能力不俗的年轻员工,考虑到对家乡、亲人的思念,已经年近50的刘本昆再次将总部提出恳求回国的申请,而这一次,总部同意了


但是碍于时间紧,刘本昆只能匆匆将手头的房车变卖,本来价值4万英镑的住宅,最后只卖出了1.2万英镑的白菜价,且房屋内的很多家具摆设,几乎相当于半卖半送

如果换了别人,或许会觉得可惜,但对于归心似箭的刘本昆,他只想尽快处理完毕、好踏上回国之旅


经过长达数小时的舟车劳顿,刘本昆终于带着多莉回到了生他养他的故土,看着眼前陌生却又熟悉的环境,刘本昆心里百感交集

待到安顿好住处,刘本昆和多莉便继续来到中国银行工作,夫妻俩一个就职于国际部,一个就职于欧美组,虽然工资没有在伦敦的时候高,可对于他们来说,已经足够,更何况还有变卖家当的那些积蓄,小日子过得是相当不错

但随着时间一长,关心国情的刘本昆便意识到一个严肃的问题


那就是当时的我国各方面建设虽已步入正轨,发展速度令很多国家惊叹,可飞速发展的背后也带来一个不容忽视的弊端,那就是资金缺口,既要保证举国上下几亿人口的吃穿,又要保证轻重工业的蓬勃向上,不管从哪个角度看,都任务繁重

作为有着一腔赤诚的爱国人士,刘本昆几乎想也不想就要把卖房子换来的1.2万英镑捐给祖国,尽管不多,可俗话说得好,苍蝇再小也是肉


只是,彼时的他们刚刚回国不久,一来不清楚国内的捐款流程,二来也担心会出现伦敦分行那样的情况,所以虽然有捐款想法,可却迟迟没有行动

直到偶然在报纸上看到周总理身影,霎时,刘本昆心中萌生出一个想法。在这个想法的支撑下,他立马提笔给周总理写下一封匿名信,上面写着,这1.2万英镑都属于个人积蓄,现在他们要把前全权交由周总理处理,希望可以为国家建设略尽绵薄之力

秘密1949(周总理去世21年后,中央却发现他有46万存款,查明真相后令人泪目)

只不过,任他怎么也没想到,周总理一看是个人存款,当场表示回绝,并命令手下将钱原路退还,

然而,由于刘本昆在捐款流程中特意要求匿名,所以短时间内,负责还款的工作人员并没有办法找到刘本昆

碍于种种条件限制,工作人员实在没有办法,只得先将这笔钱以周总理的名义存入中国银行,没曾想,这一存便是整整30年。

当然,在最开始的时候也不是没有人把这笔钱放在心上,但是随着人员的几经变动和工作内容的繁杂更替,久而久之也就被人抛之脑后,直到1997年,中国银行按例对周总理账户进行复查时,这笔意义非凡的巨款以及巨款背后的故事才又渐渐浮出水面。


在调查清楚巨款的来由后,工作人员二话不说找到刘本昆夫妇,彼时,刘本昆夫妇已经从中国银行退休快十年,别看他们当初一口气捐出了1.2万英镑,可在那之后的日子,其实并不好过,甚至在很多老同事眼中,刘本昆一直过得很困难

在被工作人员找到的时候,刘本昆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,需要经常去医院治疗,然而即便如此,在听闻工作人员的来意后,他也坚持表示拒绝,并义正言辞的说道,捐出去的东西没有再收回的道理

但工作人员这边也有他们的难处,所以最后双方各退一步的前提下,还是多莉提出,可以用这笔钱在银行成立一个基金,用来奖励表现优异的员工,才使得事情得到完美解决


刘本昆一心为国,纵然身居微末,也依然为报效祖国竭尽全力,其赤子之心令人钦佩

而其妻子多莉,先是为刘本昆自愿放弃英国国籍,又是在刘本昆去世后,宁愿留在国内教书,也不愿跟随子女去香港安度,这种可歌可泣的精神也同样值得赞叹

当然还有我们的周总理,面对这样一笔巨款,不占为己用,更不充公消耗,一心只想原路返回。

正是因为有着这些懂得T恤人民的好官,以及无数个像刘本昆夫妇一样的无名英雄,才有了我们如今的太平盛世,让我们一起为这些人高高竖起大拇指,新中国有你们了不起

好了,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,还望小伙伴们点赞留言关注,感谢支持下期再会